烏有之地/美麗新世界

题记一:把城市分为幸福抑或不幸福的是没有道理的,要分类的话,也应该是另外两类:一类是历尽沧海桑田而仍然让欲望决定面貌的城市,另一类是抹杀了欲望或者被欲望抹杀的城市。——伊塔洛•卡尔维诺《看不见的城市》
题记二:人类有多么美!啊!美丽的新世界,有这样的人在里头!——莎士比亚《暴风雨》

  对美好世界的向往是包含在人类對未来的憧憬之中的。而对美好世界、美好社会的向往則是具体体现于对美好城市的希冀中的。我国有着自己的大同世界,而西方也有着屬於他們的乌托邦。大同世界並非是絕對的無差異的相同,而更加體現了“和”的觀念。而乌托邦意即乌有之地,抑或完美之所。可以想見的是,完美的东西必然是不存在的。完美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,完美的城市就是柏拉图的“理想国”,莫尔的“乌托邦”,康帕内拉的“太阳城”,霍华德的“花园城市”,孔子的“大同世界”。

  人們的理想是和现实有差距的,但在人們努力的過程中,理想一點點的靠近,最終在理想实现的刹那是和现实相重合的。而乌托邦則永远是和现实保持着距離的,是永远不能达到的地方,如同海市蜃樓般,看似咫尺,卻異常遙遠;如同函数的渐近线一般,看似越靠越近,可是那是永远都无法到达的彼岸。人们理想中的城市,是随着时间而不断的变化的,理想的城市,只是基於現在這個時間點的理想。或许叫理想中的城市并不十分贴切,更应该叫想象中的城市才是。

  在人們有了對美好城市的向往時,必然有智者要站出來告訴人們,未來並不總是美好的,在期待美好的未來時,同樣也要警醒残酷的未來,是故有了反乌托邦。这是乔治•奥威尔笔下的《1984》,是赫胥黎构建的《美丽新世界》,是扎米亚金所书的《我们》。这里的城市有些是先进于现代的都市的,而有些甚至不如二戰以前的城市。在這裏,无论其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是不是极大的豐富了,但有一點共同的是,人们的思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、束缚与禁锢。顯見,人们向往的不仅仅是物质极大充裕的未来,更多的是思想自由的未来。人是自由的人,不僅僅是行動的自由,還定有那思想的自由。在那里,不應該再有“莫须有”、“反革命”或說是“思想罪”的罪名,如篮子如筐子一般將人們禁錮於井底,使得只能望見他們同意讓我們望見的天空。

  未來的城市,是自在的城市。如题记中卡尔维诺所言,欲望应当是值得正视的,若是完全抹杀了欲望,那么城市就变成了死城,是没有任何生机的,那就已經是地獄的所在了。而若是放纵欲望,让欲望淹没了都市的霓虹,那么城市也就陷落了,成为了欲望的奴僕。理想中的城市就应当是历经岁月的风沙,而依旧屹立于世界的某个地方,来来往往的人们,還有常居于此的人们自由生活著,人們的生活决定了它面貌与它的未来。未來的城市是自在的,而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應該是自由的。這裏所說的自由意指消極自由。人們聚集於城市,人們的矛盾與欲望相互糾纏著,而人們都有自我表達的訴求,是故薩特說過“他者即地獄”,在自我表達的行為受阻時,自我異化為他者,喪失自我就墮落入地獄。但是在我們行使自我的自由時,有時會使得別人的自由受阻。而當他人行使自由的權利的時,若是影響到我們的自由該如何是好呢?這說明自由不是無條件、無限制的自由,自由非自在。若是積極自由無限制的進行下去,自由必將埋葬它本身,而借屍還魂般新生的必定是專權與暴政。所以說我們的自由,應當是在某種程度上不影響他人自由的自由,是消極的自由,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不那麼完美或美好的自由。但我相信,當人們的自由也達到人人平等時,自由是和諧的自由時,那麼積極自由與消極自由的差別也必將模糊起來。

  我眼中的未來就是這樣的,城市是自在的,人類是自由的。如果我们看不清理想中城市的模样,那是因为生活的欲望掩盖了我们的双眼。我们夜晚看不见的,我們寒冬看不見的,我們現在看不見的,在黎明来临时,在春天臨近時,在未来到来时,依旧是看不清的。当我们分不清美与丑,善与恶时,我们是眼神空洞的行尸走肉。当我们失去对美好和未知的憧憬,我们屈从于早该被抛弃的舊世界的“律法”时,我们已无异于房龙笔下无知山谷中的守旧者。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戰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有勇氣去挑戰已知世界的陳腐與病變。我們看不清未來的城市,只是因為我們不敢去看。

  我希望当未来我们的子孙后代望向窗外时,会如同莎翁笔下的米兰达于荒岛上看见外来者时所说的那样:人类有多么美!啊!美丽的新世界,有这样的人在里头!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城市,抑或说是理想中的人类社会。巴尔蒙特说过,为了看见太阳,和蔚蓝的原野,我来到这个世界。而这样美好的世界的來臨是需要我們去奮鬥的,因为我们听见了遥远地呐喊:这个世界或许并不美好,但值得我们为之而奋斗。我們奮鬥著,為了理想中的美麗城市,為了美麗的未來,為了美麗的新世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記于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七日至八月廿三日

人性的選擇——The Prisoner(2009)觀後感

  生活中的那些不完美或許是令人遺憾的,但是如果一味去苛求完美,那麼簡直就是罪惡了。讓所謂的“美好”苟活下去是對真正美好生活的束縛,而選擇讓不切實際的完美“安樂死”則是通往自由生活的路。

  接受自己的善與惡(如同Number 6在教堂與Number 2的對決一樣),但不去過分執著迷戀於自己的善(如同開始的Number 2還有最後的Number 6)。因為你自己終究是不瞭解自己的,你不知道自己所謂的“善”在施與別人時,別人會怎樣對待它,別人會認為是善呢,還是惡呢。

  過好自己的生活,做好自己,看清自己,面對自己。如同Number 2說的那樣,看清自己是很難的,也是很殘酷的,但是最終看來也是很有必要的,雖說現實生活中Number 2沒有了兒子,但是最後他陪著妻子輕輕地舞著,這才是正常的幸福吧。

  而Number 6執迷於自己的善,試圖用自己的“善”去讓所有人生活在更完美的小村莊。他接受了自己的惡,但是他壓迫了自己的惡,他將自己的惡置於死地,選擇了偽善。看到最後,在Number 2因為痛失兒子而終結了自己的村莊,而Number 6則擁著落了幾滴淚的Number 313去構建新的村莊時,我想到了“父愛主義”這個詞,無可否認,這是愛,但這是束縛你自由的愛,讓你無法去自己生活的愛。所有對於Number 1112來說,他父母構建的這個小村莊什麼都有,但是沒有他的生活,這也是他選擇忤逆,選擇反抗,選擇死亡的根本原因。Number 415號告訴過Number 6離開公司,而他最終屈服於自己的“善”,選擇了束縛別人,並且同時選擇了被自己所束縛。

  人性的善惡總是伴隨著選擇,沒有選擇,或許就沒有人性。Number 313說過,讓Number 2來選擇愛誰。而Number 2的妻子則沒有給她的兒子選擇的機會,即使那是愛,也是不能讓人幸福的愛。

  小村莊就是人性,或者說良心的外在表現。誠然,面對自身的善惡則村莊會不完美,但那個村莊會是現實的生活,而監控惡,醫治惡的同時也改變了人性,變成了動物園裡的動物一般,而那就如同Number 2所說的具有獸性的動物是很便於管理的。人性一旦失去了選擇善惡的機會,也就淪為了獸性,生活在世外桃源般的小村莊也就同動物園無異了,人也就淪為了囚徒,生活的囚徒,人性的囚徒,愛的囚徒。

  海報上Number 2半面的Obey與Number 6半面的Resist,伴隨著整劇,而到了最後誰又反抗了自身的偽善,誰又屈從於自己的“良心”了呢?有選擇,才有人性的體現,才有善惡的體現。無論何時,給自己一個選擇的機會,也給別人一個選擇的機會。

  PS:想寫的有點多,短評寫不下了,記於此。整季6集看完了,本來還在等人人影視,伊甸園,結果搜了下,破爛熊竟然全出了,連著看完,不用辛苦等待了,雖說有時候等待也是美好的。雖然作為科幻劇來說,還是有些硬傷,但是想表達的想法還是不錯的。

Posted in: 電光幻影 by Flyer Zimmermann No Comments ,
Google